2025年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优选之选”,旨在呼吁公众重视睡眠质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为普及睡眠健康知识、倡导科学睡眠习惯,并深入推动卒中防治工作,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卒中团队联合呼吸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走进林桥社区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将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活动亮点:多学科联动,聚焦睡眠与卒中防治 1. 健康筛查与个性化诊疗 义诊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血压、血糖检测、肺功能测定及睡眠质量评估,重点筛查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与卒中风险相关的睡眠障碍问题。针对中老年人群,专家结合卒中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与睡眠障碍的关联性,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2. 睡眠与卒中关系 神经内科甘琴医师向到来的居民逐一讲解“睡眠障碍与卒中”的相互作用,强调长期失眠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压波动,增加卒中风险;而卒中后患者常因焦虑、疼痛等问题加重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专家呼吁“改善睡眠质量是卒中一级预防的重要环节”。 3. 呼吸与睡眠生命共生体 每一次平稳呼吸都在为深度睡眠供能,而优质的睡眠又能调节呼吸系统的修复能力。李清奇医师现场演示患者呼吸训练何呼吸调节技巧,指导睡眠体位优化,宣教环境与睡眠的知识,助力改善睡眠质量。 专家建议:从睡眠管理入手,降低卒中风险 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 建议成人晚间10-11点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白天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可提升睡眠深度,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 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 打鼾伴呼吸暂停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需通过多导睡眠监测明确诊断并及时干预。 心理调节与家庭支持: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易引发失眠,心理科团队建议通过冥想、正念练习缓解压力,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并提供支持。 未来规划:持续推动“睡眠-卒中”防治建设 将联合社区卫生院建立“睡眠健康档案”,定期追踪高危人群的睡眠质量与卒中风险;构建“早筛-干预-随访”全链条管理模式。 让睡眠成为健康的“守护者” 睡眠健康与卒中防治密不可分。此次义诊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专业诊疗服务,现场发放的《睡眠健康手册》和《卒中预防指南》,更传递了“主动管理睡眠,预防卒中发生”的理念。通过多学科协作与社区联动,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助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供 稿:甘 琴、余英 图文一审:熊 斐 图文二审:晏聪聪 图文三审:李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