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

文章来源: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宜春市第六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4-08-03

消化内科健康宣教

 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是重点发展科室,专业优秀学科,是宜春市门脉高压联盟副理事单位。科室拥有先进的电子胃肠镜,氩气高频电刀治疗仪,C14呼气试验仪等设备。配备先进的内镜消毒设施,能保障患者的检查安全。内镜室目前开展了如下诊疗:普通和无痛胃肠镜检查,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高清内镜下消化道早癌的筛查。一系列的内镜下微创治疗,如消化道息肉的内镜下切除(APCEMR)、食管静脉曲张的套扎术、内镜下止血,内镜下取异物等。本科室有高级职称1位,中级职称3位,住院医师2位。我科一贯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胃肠镜内镜室对普通、无痛胃肠镜检查,消化道早癌筛查。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氩离子凝固术(APC)、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内镜下止血治疗、内镜下取异物等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氩离子凝固术(APC)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


医师简介

周林华 消化内科 党委书记

硕士学位、博士在读西安交通大学内科学博士在读,201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内科学(消化内科)硕士学位;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进修学习;2018年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进修学习;从事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擅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尤其擅长胃食管反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治、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治,熟练操作胃肠镜检查。近年来讲授了《内科学》、《内科护理学》等课程,主持或参与省(部)、厅(市)、校各级课题30余项,获市、校级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5SCI4篇中文核心,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1部。曾获“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校“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党员服务育人标兵”、“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和荣誉称号。


罗运良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毕业于江西医学院,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曾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进修深造一年。急诊应急能力强,擅长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治。胃肠镜检查操作熟练,擅长内镜下检查和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痔疮套扎术,胃肠息肉切除术等

彭学铭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病的诊治,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

  

  

  

刘九如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消化内科工作30余年,擅长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急救能力强。

  

李成诚 消化内科 医师

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消化内科工作数年。

吴学琴 消化内科  医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数年。


健康指导宣教: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

【疾病相关知识】

1.上消化道出血  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疾病引起的出血。大量出血是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 OOO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

2.注意避免诱发因素

(1)长期大量服用可的松、阿司匹林、叫噪美辛(消炎痛)等。这些药物会促使胃酸分泌旺盛,导致胃翻膜屏障损害,引起急性溃疡的形成,或使已有的溃疡活动化而诱发大出血。

(2)处于严重烧伤、损伤、大手术之后的病人,由于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皮质激素,而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豁液减少,引起胃豁膜损伤,导致胃或十二指肠急性溃疡。

(3)胃切除术、门脉高压症、糜烂性胃炎、胃癌、肝肿瘤等也可引起出血现象。

(4)高龄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大,出血导致的死亡可达10%以上。

(5)造成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原因与情绪紧张关系密切。因此,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是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

3.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变化。

(1)黑便。

(2)呕血。

(3)一次性出血量不超过400m1时,可不引起全身症状,出血量超出400-500ml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悸、出汗、乏力等。

(4)短期内出血量超过1 OOOml或全血量的20%时,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5)病人出血后黑便持续时间受排便次数的影响,如每天排便1次,约3天后粪色恢复正常。

4.掌握上消化道大出血时自我应急措施  呕血时,病人宜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使呕吐物易于吐出,避免血液吸入引起窒息。便血时,采取仰卧位,也可调节至病人最舒适的体位,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

【检查指导】

胃、镜检查

(1)意义。是诊断出血病因的首选检查方法。宜在出血24-48小时内进行,以提高阳性率。

(2)检查前准备。检查前禁食8小时,检查前5-10分钟用2%利多卡因喷雾咽部2-3次或吞服1%丁卡因(地卡因)糊剂一口(约loml)后者并具麻醉及润滑作用。   

(3)术后指导。检查后2小时无不适时可进食、进水,当天最好进食流质或易消化的半流质。

【饮食指导】

1.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停止2-3天后,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限制蛋白质和钠盐的流质饮食为宜,指导病人细嚼慢咽,尤其注意避免进食过硬或带刺食物,如花生、豆、排骨、瓜子等,防止再次出血。

2.消化性溃疡出血停止12-24小时即可进食流质,食物的摄人可中和、稀释胃酸,减少胃收缩运动,保护胃私膜,并促进肠蠕动,积血下行而减少恶心、呕吐。

二、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1、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不宁。

2、停止进食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如:油煎、辛辣、浓茶、咖啡等。

3、禁用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尤其是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4、戒烟,戒酒。因为烟酒可延迟胃炎和溃疡的愈合。

5、进餐应有规律,牛乳和豆乳不宜进食过多,因为此类食物较易引起胀气。

6、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各种药物。并应定期检查,遇有症状明显变化,应及时就诊检查。

7、胃镜检查能及早正确诊断各类型胃炎及溃疡病的病变,更是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手段,操作时虽然有瞬时的恶心难受,但完全可以承受的,患者应予配合与支持。

三、脂肪肝

1、导致脂肪肝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由于长期饮食营养不合理所致,长期高脂肪高糖饮食可致肥胖,随之有50%可伴有脂肪肝。其次是代谢疾病,其中以长期饮酒所致的酒精中毒为多见。患肝炎后由于营养过于丰富亦有造成一过性脂肪肝。

2、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的病理过程,除酒精性脂肪肝外,不会发展为肝硬化,去除脂肪肝的病因后可使脂肪肝消失。

3、调整饮食是脂肪肝治疗的重要环节,有益于脂肪肝的食物主要有燕麦、玉米、海带、大蒜、苹果、牛奶、洋葱、胡萝卜、山楂、无花果等,此外应进食适量脂肪和糖类,全忌脂肪和高糖饮食是目前饮食习惯常见的二种误导。

4、戒烈性酒是酒精性脂肪肝唯一治疗方法。

5、运动锻炼以减肥,降甘油三脂药物可以应用。

四、肝硬化与脉门高压症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和弥漫性肝病,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和长期大量饮酒所致。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衰竭、门脉高压和全身各系统受累的表现,少数患者可并发肝癌。

1. 我国常见引起门脉高压性肝硬化的原因是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和酒精性,应积极治疗和去除原发病因(如病毒性肝炎的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

2. 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选择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

3. 戒烟,禁忌饮酒及含酒精饮料,注意劳逸结合。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4. 避免应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及不洁血制品。

5.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病毒有关指标等,以及肝脏B超检查,每隔1~2年必须做食道吞钡X线或胃镜检查,以了解是否有门脉高压症的存在,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早治疗。需终生随访。

6. 有消化道出血的门脉高压症病人或脾肿大致血小板明显减少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选择较为复杂,应由医生决定。

7. 适当使用护肝药物,慎用或忌用加重肝脏功能负担的药物。

8. 肝功能处于失代偿期或出现急性并发症时,应住院治疗

五、胃息肉如何才会癌变

不少人做胃镜检查发现长有息肉,他们常产生这样的疑惑:胃息肉这种病危害大不大?会不会发生癌变?胃息肉分两种,一种叫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10%—30%,被人们称“癌前病变”;另一种叫增生性息肉,也叫炎症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一般情况下,胃息肉长的都很小,不到1厘米,增生性息肉基本上属于良性病变,仅少数人一旦增生性息肉长大,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不适等症状,还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也会癌变。腺瘤性息肉虽说容易引起癌变,但也可预防,如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恶心、食欲不振或有黑便等症状时,及时做胃镜检查,采用电切术将息肉切除。为了防止胃息肉癌变,应坚持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将息肉切除干净。此外,要加强自我保健,把住吃喝这一关,尽量不给胃加重负担。只要人人都提高警惕,就可将胃癌拒之门。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